来源:【长沙晚报网】
苑广阔
云南丘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作出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引发关注,执法人员对该县曰者镇中心小学校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检查时发现,学生食堂37公斤鲜猪肉部分肉体表面已变为绿色,并散发臭味。目前,当地市监局已对学校相关行为罚款一万元。(8月18日极目新闻)
此次事件中,涉事学校的违法事实清晰:储存不当导致鲜猪肉变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禁止经营“感官性状异常”食品的规定。尽管行政处罚符合法律规定,但罚款一万元的处罚力度,相较于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显得避重就轻,而且仅靠罚款不足以根治问题。
更重要的是,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具有随机性和滞后性,无法做到全天候监督。此次问题猪肉被发现,纯属执法检查的偶然结果,而非学校自身的主动排查。若没有外部监管介入,变质食品极可能流入学生餐盘,酿成更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事件细节显示,问题猪肉由丘北普者黑商贸有限公司配送,学校在验收后因储存管理不善导致变质。这暴露了两个关键漏洞:一是学校食堂管理流程存在缺陷,验收后的储存环节未能严格执行冷链标准;二是供应商的食品安全责任未被充分追究。尽管涉事企业承诺“保证肉类符合检疫标准”,但鲜肉在配送后的质量保障仍需校方严格管理。目前,处罚仅针对学校,而未追溯供应商是否提供合格产品,这种“单点追责”模式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杜绝类似事件,必须超越“事后罚款”思维,建立更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一,要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管。即教育、市场监督、食药监等部门共同巡查学校食堂,且此类机制应常态化,而非仅依赖专项行动。其二,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完善内部管理。学校应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严格执行食材验收、储存、加工标准。此次事件中,若校方在猪肉入库时进行分装标记并定期检查,或能及早发现变质问题。其三,引入家长与社会监督力量。家长委员会可参与食堂突击检查,或通过匿名举报渠道反馈问题。此外,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规企业取消配送资格,从源头遏制劣质食材流入。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莘莘学子的健康,单纯依赖市场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查远远不够。唯有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及监管机构的协同努力,构建覆盖采购、储存、加工全流程的监管网络,才能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