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区武侯街道武侯社区车站南路农校家属院,居民在焕然一新的小区内闲聊,尽享幸福时光。张兰 摄
老旧小区改造,是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
2025年,我市紧扣民生所需,聚焦群众关切,将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工作纳入2025年南阳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推动3.1万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实现蜕变。上半年,已新开工改造30248户,321个老旧小区环境实现“逆龄生长”,昔日黯淡的角落,如今正被温暖与生机重新点亮。
走进卧龙区医专家属院,只见新铺的柏油路平整宽敞,规整的停车位井然有序,改造后的雨水管网畅通无阻。“我们小区以前环境脏乱,电线如蜘蛛网、停车全靠‘抢’、雨天怕积水,经过改造,小区不仅容颜焕新,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功能。”该小区居民王师傅指着已经建好的门球场说,以前小区居民没有活动场地,几个退休的老伙计只能用石滚子硬生生碾平一块泥巴地,天好时才能凑合着打打门球。小区改造后,专业门球场修得规规整整,整个院子拆墙透绿,通透亮堂,小区档次上了一个大台阶,房子也升值了不少。……其实,老旧小区改什么、怎么改?答案写在居民的心坎上。我市始终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贯穿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全过程,方案如何设计,居民全程参与;施工如何推进,群众随时监督;后续如何管理,大家共同商议。这种“自己家园自己建”的主人翁意识,点燃了居民参与的热情。
在宛城区望岳小区,退休工人王大爷谈起小区改造时的情况,还十分激动:“我们提出的规划停车位、增绿添绿等意见,都被采纳,变成了现实。”正是这份尊重与透明,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建设者。不少居民主动清理自家楼道堆积物,更有热心住户自愿出资出力,为小区花园添置花木,为公共设施维护贡献力量。
我市的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智慧,还在于跳出了“就小区改小区”的局限,将其与城市文化、片区功能有机融合,在推动背街小巷硬化、拆墙透绿、违建拆除等行动中,实现老旧小区“内外兼修”的整体提升。
在卧龙区,不少老旧小区升级改造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一条条精心打造的党建文化长廊成了一道新风景,党的光辉历程、本地英模故事跃然于墙,成为居民的精神滋养。“这些文化墙有看头,孩子们边看边问英雄的故事,教育就在身边。”农校家属院居民赵女士对此赞不绝口。有颜值、有文化的精品小区小巷,已经成为社区最亮丽的名片。
幸福,不再是远方的期待,而是推开门窗即可拥抱的日常风景。关乎民生幸福的老旧小区升级改造,让老百姓的“小确幸”汇聚成城市的大温暖,更沉淀为居民心中满满的安全感与获得感。
“住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小区反而越住越新、越住越好!”在对老旧改造小区居民进行采访时,记者不时听到有居民发出这样的感慨。坑洼路平了,楼道灯明了,花园建起来了,电梯装上了,文化气息浓了,生活便利了……点滴变化的叠加,最终汇聚成“家”的温暖重塑,这也是南阳最温暖、最坚实的幸福底色。滴变化的叠加,最终汇聚成“家”的温暖重塑,这也是南阳最温暖、最坚实的幸福底色。
全媒体记者 杨万里
编辑:辛灵飒 初审:杨东梅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