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车间里来了个特派员 “大脑外援”为重庆企业注入创新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8:48:00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王钰)工厂车间里,不只有公司技工,还有大学教授。在重庆各地,一场破解技术瓶颈、点燃创新引擎的“特派行动”正在发挥作用。近三百支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将论文写在生产线上,把成果留在企业车间,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脑外援”。

2024年,重庆市科技局、市教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选派工作的通知》,联动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服务行动,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拓宽企业创新源头供给,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企业特派员团现场调研花椒种植和包装技术需求。重庆市科技局供图

把脉问诊

为企业卸下“技术枷锁”

从农产品加工到笔电质检,科技特派员的“诊脉”精准切中了不同企业的痛点。

在重庆市云阳县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内,来自西南大学的叶发银教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优化葛根粉加工工艺。通过操作自动化设备,对葛根粉加工中的筛选、清洗、粉碎、去渣、烘干等工序进行优化,既能大幅提高生产能力及加工效率,同时提高了葛根淀粉提取率。“终于降低了淀粉霉变和受污染的风险,这可比以前有效率多了。”企业技术人员不禁感慨。

叶发银教授(右一)辅导企业优化葛根粉加工工艺。重庆市科技局供图

这样的“把脉问诊”效果立竿见影。长江上游,铜梁区百钰顺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内爆发出欢呼声,产品外壳质量检测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企业科技特派员通过铜梁区“首席专家制度”与企业精准对接。通过多次开展现场讨论,利用现有技术精准施策,成功解决了笔记本电脑外壳质量检测难题,提高企业效率,年节约维护成本超百万元。科技特派员团队还与企业科技创新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预计将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收益1亿元以上。

位于北碚区的神驰机电有限公司面临着静音变频发电机重量与噪声双重技术瓶颈,企业发展进程受阻。2024年8月,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带动下,企业与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组建联合攻关组。团队聚焦结构优化与新材料应用,深入生产线厘清核心难点,通过仿真设计、材料迭代及样机测试,于2025年6月实现首阶段突破。

技术难题逐步攻克,产品质量与性能显著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为后续大规模生产与市场推广铺就道路。

长效合作

为产业拧紧“升级螺栓”

卸下机器的枷锁,也拧紧了产业升级的螺栓。科技特派员的价值远不止于解决单个问题,更在于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企业特派员团调研百钰顺公司技术需求。重庆市科技局供图

在铜梁,百钰顺公司与科技特派员团队不仅在智能化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预计将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收益1亿元以上。

在巫山县,科技特派员范彦团队进驻鸿億饲料公司后,创新提出以废弃马棘秸秆及豆荚为核心原料,系统性开展饲用性能评价与草粉加工技术攻关。企业同步投入30万元研发资金,推动技术落地。项目成功开拓丘陵山区蛋白饲料本地化路径,为降低养殖成本、保障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而百公里外的武陵山下,酉阳首创农业的辣椒烘干房飘出椒香,困扰企业多年的品种老化、胀袋率高、加工效率低等瓶颈已经被来自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逐一破解。通过精准引进高辣型“艳椒485”与高产型“黔辣10号”新品种,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辣椒亩产跃升15%以上。车间内新实施的《标准化辣椒空气烘干技术规程》让温湿度控制更精准,烘干效率提升30%。更关键的是,团队创新研发的天然植物防腐配方将不合格率压缩至1%以下。这场贯穿种植、加工、储运全环节的科技赋能,让企业年增收数百万元。

这样的科技赋能场景正在重庆多地上演。“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是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5年8月,重庆市科技局已累计选派293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深入企业“把脉问诊”,覆盖38个区县的特色产业,精准破解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特派员团如同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将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直接输送到生产一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