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近年来,成都的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专注于将高品质文化服务送入基层,更开始注意社区文艺人才培养。4月28日,“乐动蓉城”文化惠民活动走进都江堰,唱响“古堰最潮音”的同时,还开展了社区文艺课堂,老师们现场教学,让社区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乐动蓉城”走进都江堰
都江堰市银杏街道壹街社区是首批七个“乐动蓉城”文艺工作室之一,在这次惠民活动展演中,以舞蹈、音乐、情景剧等多元形式,集中呈现了社区基层文艺力量。
社区居民自主创作的《就在都江堰》《乡村振兴之歌》等歌舞,通过舞台语言展现了古堰儿女的生活图景;情景秀《是妈妈是女儿》、原创情景剧《花蕊夫人》以细腻的情感表达,传递了家庭温情与地域文化底蕴。值得关注的是,“乐动蓉城”文艺工作室推荐的学员和作品成为亮点——男声独唱《我对自己开了一枪》以具有张力的演绎展现了声乐技巧,女声独唱《小幸福》《红旗飘飘》用温暖嗓音传递了生活感悟,原创男女声对唱《满城山水》勾勒出都江堰的生态之美。此外,还有萨克斯独奏《让我再看你一眼》、电吹管独奏《欢天喜地庆丰年》等,通过专业艺术家的表演提升了演出层次,形成了“社区自创+专业赋能”的良性互动。
展演现场
“这场汇演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社区凝聚力的粘合剂。”入驻都江堰“乐动蓉城”文艺工作室的文艺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赵迎表示,通过文艺工作室的长期培育,居民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原创作品的涌现彰显了基层文化创造力。
如今,社区居民不仅观演,也是重要的基层文艺力量。在当天的活动中,“乐动蓉城社区文艺课堂——电吹管公益课程”,邀请周俊、税勇军、李举德三位文艺导师入驻社区,围绕乐器演奏、技术调试与舞台表演等展开了深度教学,为居民解锁音乐艺术新体验。
老师们在为居民讲解电吹管原理
课堂打破传统器乐教学壁垒,充分融合科技与传统。周俊现场示范了电吹管吹奏技巧,详解了吐音练习等基础功法;税勇军聚焦音色调试与音调运用,通过电子元件原理解析降低了学习门槛,让“科技感”为音乐学习赋能;李举德结合舞台实践,分享了器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与台风塑造。“电吹管兼具传统管乐的音色魅力与现代乐器的便捷性,特别适合零基础的社区居民。”周俊表示,“课程设计不仅注重技艺提升,更通过音乐社交让课堂成为了邻里交流的纽带。”
(图据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