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1岁男孩把100克金条吞入腹中”登上热搜。据现代快报,该事件发生于苏州,男孩在家中玩耍时,不慎将一枚重100克的金条吞入腹中。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期间,男孩无法自行排出金条,最终医生手术干预,克服金条体积大、密度高、表面光滑等难点,仅用半小时便成功完整取出,次日,男孩恢复进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
取出的金条
不少网友感叹医生医术精湛,有网友调侃“吞金兽吞了真金”,也有网友发出疑问:古代所说的“吞金而死”,究竟是真是假?
“吞金”和其他异物有何不同,儿童误吞异物该如何治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参与治疗“11岁男孩误吞100克金条”的医生,对儿童误吞异物进行详细科普。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周小刚告诉记者,“吞金而死”是一种古代典故,可能致死的原因包括制金工艺不足导致存在其他有害人体的重金属、金制品外形不平整导致划伤肠道、食用金制品过多堆积在肠道内造成危害等,但金元素本身无法被人体吸收,也不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
他介绍,在儿童吞食100克金条的案例中,被吞食的金条直径(宽)约1.8厘米,但长度为7厘米,整体细长,患儿吞食时未出现窒息。
在本次治疗过程中,最初,经过检查,发现金条位于患儿胃部,由于儿童对于胃镜较为抵触,临床中多采用无痛胃镜,需要使用全身麻醉,但患儿来到医院时,尚未满足麻醉前禁食要求。在等待检查前禁食期间,医生发现,金条已位于小肠。值班医生决定保守治疗,观察金条能否自行排出。
周小刚表示,在异物进入消化道内时,胃部的幽门较为狭窄,且十二指肠存在C形弯,这些区域都有可能导致异物难以排出,以患儿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异物已经通过幽门、C形弯,有自行排出的可能,且据当时观察,异物金条较为平整光滑,患儿仅出现坠胀感,无呕吐腹痛等肠梗阻表现。
影像资料
经过两天多的动态观察,发现金条仍未能自然排出,再次复查X片发现该异物位于盆腔没有任何改变,自行排出可能性较小。考虑到患儿年龄小、肠道功能脆弱,传统手术创伤大,医院普外科最终决定采用“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进行干预。术中,朱振伟、周小刚两名医生操控内镜设备,克服异物体积大、密度高、表面光滑等难点,仅用半小时便成功将这枚重达100克的金条完整取出。
吞食异物后,自行排出、外科手术或者内镜取出,究竟哪种方案更好?周小刚告诉记者,普外科曾接诊不少儿童吞食异物的情况,但很难直接给出结论,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判断,两者对应不同的情况,各有优势。一些小型异物可能更容易自行排出,但若异物较大或较重,甚至异物本身有对身体存在危害的特性,或是异物长时间滞留,还是需要考虑内镜治疗或者外科手术取出。
他提醒各位家长,在各类异物中,有几类情况尤其需要注意,最好尽快就医:若异物直径大于2.5厘米,如硬币、石头、玉牌等,或异物长度大于6厘米的条形物品,如本次案例中的金条等,这些异物患儿较难自行排出,异物更容易停留于消化道;若异物本身对人体存在危害,如带电、具有腐蚀性的纽扣电池,或具有磁力的磁力珠等,这类异物可能直接对患儿身体造成危害。
红星新闻记者 陈馨懿
编辑 郭宇 责编 邓旆光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