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李庆 | 顾廷龙先生的手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2:24:00    

日本学者横山弘先生曾寄给我一份资料,是顾廷龙先生手泽的照片。

横山弘生前是奈良大学的教授,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曾参与已故日本著名的唐代文献研究专家、京都大学教授平冈武夫编撰《唐代研究指南》的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他见到排印本明代王嗣奭《杜臆》后所附顾老的《前言》,念及和顾老见过面,于是想请顾老在书上题字留念。他得到这份顾老的题跋手泽,正如题跋原文所说,是因当时他指导的留学生郑丽芸女士的关系。郑女士研究日本美术,后来在日本的椙山女学园大学任教。

由这照片,使我联想起手边顾老和日本学界交往的资料。

顾老和日本学界的交往,最早在上一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

平冈武夫在《一个历史学家的经历》(岩波书店,1987)中回忆:早在30年代,他到北京留学,就和顾老及顾颉刚有交往。抗战开始,平冈武夫要离开北京,顾颉刚和顾老特地为他举行了送别宴会,一桌是顾颉刚为主,一桌是顾老为主。多年以后,平冈武夫翻译顾颉刚《古史辨序》,书后附了他写的《怀念顾颉刚先生》一文,有所记述。他说当时在场的还有张尔田等人,日本方面有后来在中国非常活跃的桥川时雄等人。宴会后,顾颉刚还特意用自己的汽车送平冈武夫回寓所,因此印象深刻。

随着上一世纪50年代中日关系解冻,民间的学术交往时有开展。1963年,顾老作为中国书法家访日团的成员访日,和日本学术界、书法界的吉川幸次郎、西川宁、平冈武夫等有所交往,可参见他的《旅日游记》。当时,小野和子是日方的翻译,横山弘先生或许还是学生,也曾在场,都和顾老有交谈。

到70年代,小野和子因撰写毕业论文,涉及日本永青文库(细川护立氏的文库)所藏《明文海》,该书前有署名“顾嗣立”的《序》,于是就给顾老写了信。她得知顾嗣立和苏州顾家、顾老家族有关系,乃是因为她的老师平冈武夫先生的教示。想不到顾老用毛笔认真地给她写了回信。后来她得知,为了写这封回信,顾老还和顾颉刚先生通信讨论过(见《顾廷龙文集》)。小野和子后来在论文的基础上整理成大作《明季党社考》,学界多有好评。中日恢复邦交以后,她还到上海看望过顾老。

顾老逝世后,小野看着顾老的回信,多有所思。于是通过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罗苏文、上海师范大学的程郁,把原信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2019年,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周德明、刘明辉主编)。上海图书馆把此书赠给小野。小野和子则将此书又捐赠给了自己的母校京都大学的人文科学研究所。小野和子回忆和顾老交往的文章,刊载在日本的一本同人杂志《飙风》2023年第62号。

在上世纪80年代,顾老和日本学者的交往,又有新的开展。

随着改革开放,中日间学术交流增多。当时庆应大学斯道文库的留学生高桥智到复旦大学古籍所学习目录版本学,笔者忝任指导教师,带他去认识了顾老。此后,高桥常来中国各地调查资料,时而和顾老联系,求得指点。

因为斯道文库和复旦古籍所的关系,当时在斯道文库担任中国正史宋元版调查项目的尾崎康先生到上海,想查阅上海和国内的宋元版正史。

尾崎康是日本的中国版本专家。他到上海尤其想看的是被称为“南宋蜀刻”的大字本《史记集解》三十卷的残本,其上有杨守敬、熊会贞和康有为等的题跋。顾老同意尾崎康到上海图书馆阅览。尾崎康看了此书,对一些地方不明确,向顾老请教。大家聚头观看、听顾老解释时,在旁的高桥拍下了当时的场景。这张照片笔者至今珍藏着。

关于此种《史记》,尾崎康在他的《正史宋元版研究》(汲古书院,1989)中,判断为“淮南路转运司”刊本。记得他当时还调阅了《后汉书》宋本残卷和有冯梦祯题跋的《三国志·魏书》等书。此后,经章培恒先生的介绍,尾崎康先后到了北京、南京等地,拜访了不少学术界的专家学者,查阅了在大陆的宋元版藏书。在他的著作出版时,顾老还为他题写了书名。

上世纪80年代末,笔者应邀赴日教学研究,和顾老辞行时,他还特地提到平冈武夫、小野和子和尾崎康。到了90年代,就要再回到最先提到的关于《杜臆》一书的题跋了。

明代王嗣奭《杜臆》在杜甫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现今的研究者也许已经知晓,而1962年这部书的稿本影印出版时,却未必如此。因而顾老花了力气,写了《前言》。后来出排印本,顾老的《前言》被作为附录,列于书末。

因为上述题跋的关系,横山弘先生可能有点“得陇望蜀”,又向顾老请了一幅字。顾老为他题写了如下的条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此语出自《论语·泰伯》,特选了一句含有“弘”字的话,或隐含着对横山弘的勉励,当然也有着对所有后人的期许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