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古城门匾藏春秋!带你走近古厝背后的孝亲故事与桑梓情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5:14:00    

在古城的小巷中穿行,两旁古厝上的门匾常吸引路人驻足观赏。这些门匾中,以“某某衍派”或“某某传芳”字样为代表的门楣饱含着闽南人对自己祖脉源流的探索和追寻,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门匾寓意独特,或彰显中华民族尊亲重孝的传统美德,或饱含对家族后代的殷切期盼。

当前,由鲤城区委宣传部、鲤城区委史志室、鲤城区社科联主办的“世遗古城”文化门匾风采秀系列展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清明向来是亲朋好友归根祭祖的重要时刻,近日,记者走近古城古厝中,聆听这些家族门匾背后的温情故事。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杜婉琼 张雯 实习生 许亦洋 通讯员 吴湘霖 黄玉梅 许炎生 文/图

“慰萱小筑”

以孝为先 永念母恩

“奶奶性格坚强,早年独自撑起了这个家,为感念她的养育之恩,我伯父分两次建了这栋古厝感恩慰藉她。”来到鲤城区富埕后28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匾“慰萱小筑”四个大字,门匾采用阴刻手法,两旁以栩栩如生的浮雕点缀。

风格各异的门匾有着不同的寓意和韵味

今年70岁的户主伍泽曙介绍,祖厝的门匾由其父亲设计和安排制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萱草是中华母亲花,“萱”常被用来指代母亲。因此,“慰萱”就是慰藉母亲,表达感恩之意,而“小筑”则意为小型建筑,带有谦逊自谦之感。门匾的设立旨在教育子孙后代懂得感恩长辈长期以来为家庭付出的辛苦,明白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美德。

据悉,伍泽曙的爷爷奶奶早年生活在晋江金井镇坑口村,村里人绝大多数姓蔡,伍氏遭到排斥和欺凌。1903年,伍家人举家迁到鲤城租房生活。不久后,爷爷便英年早逝,留下奶奶独自抚养4个孩子成人。

伍泽曙说,伯父伍远镛于13岁到东南亚经商,在菲律宾经营糖果饼干生意,1946年还乡时,带回了80两金子给奶奶以表孝心,不料被人骗走。1956年,奶奶70岁大寿时,伯父又寄来钱财购置地皮,建造了祖厝的前院,10年后又建起了后院的三层洋楼,作为赠予奶奶80大寿的生日礼物。

“受早期经历影响,奶奶在世时常常告诫子孙,要勤奋读书。”伍泽曙说,在奶奶的教导下,子孙后辈多有优秀人才。伯父的儿子在菲律宾大学担任过校长、教授,多名子孙在美国、加拿大和香港等地学校任教授。伍泽曙的父母都是老师,他也在教育部门从事过电教设备的技术工作,一大家子多是知识分子,堪称“书香世家”。

“尽管奶奶已经不在,她的精神和品质依然影响着子孙后代,激励着后人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作贡献,时刻记得‘百善孝为先’。”伍泽曙还表示,清明期间不少远在他乡的亲戚都回来扫墓,没办法回家的也会寄点东西回来,无论置身何处,他们永远铭记这里是他们的根。

“寿萱泽第”

心怀桑梓 难忘祖恩

走进华侨新村1排13号,一抬头就能看到门楣上刻着的“寿萱泽第”。这里是台湾地区前“警政部门负责人”庄亨岱生前在泉州的住所,“寿萱”是其祖父的名字。“这个匾额是1996年房子重建时父亲所题。”现任屋主、庄亨岱的儿子庄乃显说,他的父亲写下这四个字,既是为了缅怀曾祖父,也希望家族后人铭记和感恩先辈的付出。

庄寿萱是清末举人,推崇诗书传家,可惜后来早逝,养家的重担便落到了他的妻子蒋硕治身上。为了谋生,他们的子女长大后远赴南洋,孙子女们则留在蒋硕治身边抚养。抗战爆发后,侨批有一段时间无法汇进国内,看着身边年幼的孙子女们,这位曾经的富家小姐咬紧牙关,什么苦活累活都愿意干。好在孙辈们也懂事,总是在课余时间和她一起糊火柴盒、卷烟纸,互相扶持共度难关。

庄亨岱是家中长孙,自幼由祖母抚养长大,与她的感情尤为深厚。后来他考入当时的中央警官学校,1945年毕业后被公派到台湾,一路官至“警政部门负责人”。“父亲在1996年12月退休,次年2月便回泉探亲,那时距他离开家乡已经50多年了。”据庄乃显回忆,台湾当局开放探亲,父亲因为职务在身无法离台,于是命他马上动身返回泉州,落叶归根。

家国情怀早已融入庄家人的血脉。两岸开放后,庄亨岱充分利用自己的人际资源,为台湾企业到祖国大陆投资牵线搭桥。2002年,他向家乡捐赠了1856件各国珍贵艺术品,并在泉州海交馆设立“庄亨岱展品馆”进行展出。其中,除了他个人搜集的藏品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父母及远在菲律宾的姑母所赠。“父亲说过,把这些艺术品献给家乡泉州,是他们两代人一生的心愿,希望以此来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

如今,庄亨岱长眠于清源山,陪伴在祖母与父母身边。每年清明,庄家人都要从全国各地赶回泉州祭拜,今年也不例外。“我二叔庄亨浩已经95岁了,这两天特意从厦门回泉州扫墓。”庄乃显在泉州已生活多年,他希望像父辈那样,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今,他积极推动两岸青年交流,还计划在硕治大楼打造“台青就业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在泉州工作创业提供帮助。

专家

门匾文化式微 亟待保护传承

记者了解到,还有不少门匾在家族文化传承、先辈精神弘扬,以及教育激励后代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寓意。

例如孝感巷的门匾“椿萱延庥(xiū)”,“椿萱”分别指代父母,体现对双亲的敬爱,“延庥”则是延续庇佑、福泽的寓意,表达了希望父母健康长寿,家庭在父母的福荫之下幸福美满、诸事顺遂的美好心愿;同样位于孝感巷的门匾“景风淑气”,“景风”指祥和之风,象征着周边的邻里乡亲,“淑气”即温和之气,有美好、和谐共处的寓意,承载着屋主陈先生一家房屋落成后,与邻居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文魁巷的“燕翼贻谋”则表示要为子孙后代做好打算,是家族传承智慧和责任感的体现,先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品德教诲和财富积累等方式,给子孙留下可以长久受益的东西,让家族能够长久兴旺发达。

当前,“世遗古城”文化门匾风采秀系列展播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鲤城区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闽南民居门匾文化的存续正面临城市化和多元文化的挑战,随着老一辈人的逐渐离世,以及年轻一代对传统门匾的认知与传承意愿逐渐弱化,民居门匾文化逐渐失去发展土壤。鲤城区启动“世遗古城门匾建档工程”,对古城内门匾进行影像采集与信息录入,旨在通过现代社交媒体,向大众普及和宣传门匾文化,提高大众对于门匾文化的认同。如今,闽南门匾文化的传承仍面临着技艺断代、系统性维护缺失等困境,亟须通过非遗认定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保护机制,推动门匾文化的活态传承。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