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 “乘风出海”闪耀国际大舞台
研发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作业
随着全球医疗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正持续增长。位于南昌经开区的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公司”)生产车间内,洁净明亮的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整个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景象。
“费森尤斯卡比于2002年落户南昌经开区,目前已经成为德国费森尤斯集团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以及物流集散中心,产品销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公司供应链总监余蓉说,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总额达3.1亿元,同比增长25.4%。
紧盯用户需求
走进企业展厅,无源医疗器械区展示着鼻胃管、鼻肠管、静脉输注管路、输液和输血套针等;有源医疗器械区展示着血液成分分离机、系列营养泵、系列注射泵和系列输液泵等产品。
“2002年,费森尤斯卡比通过招商引资来到南昌经开区,主要生产输液、输血终端设备和医疗耗材,是世界500强费森尤斯集团在中部地区唯一的研发与制造基地。”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公司研发中心副总裁陈维楚表示,南昌公司凭借持续研发投入与产能布局,参与了医疗科技领域众多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研发和推广项目。
以Amika肠内营养泵为例,该产品融合电子、机械、光学等多学科技术,同时还有一个更大的优点就是体积比较小,重量比较轻,电池能够支持病患在户外进行背携。
近年来,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公司紧扣用户需求,加速定制化产品开发:针对日本市场,推出两种(家用和医用)应用场景,家用型适合患者在家中进行长期的营养支持治疗,而医用型则适用于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治疗;针对欧盟市场,在产品的软件上面进行了优化,适配更多营养液输入……
如今,企业已扎根南昌经开区23年,历经5次扩建3次增资, 累计总投资近6亿元,人员规模从50人增加到了1000人,产品从单一的一次性耗材发展到涵盖有源血液分离设备、营养泵、输注泵和配套耗材等132个产品系列。2024年,企业销售额突破了4.79亿元,其中出口额为47397万元。
优化采购策略
面对成本压力与供应安全的双重挑战,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公司积极调整采购策略,推进原材料采购本地化战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过去,公司的原料除了一些包装物料外,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虽然合作稳定,但也存在价格弹性幅度小、供应中断风险高、运输时间长、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等问题。”余蓉坦言。
为此,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公司主动打破采购模式。组建专业组,寻找国内有资质的、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公司相匹配的供应商;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与风险预案,特别是要符合公司医疗器械生产的安全性要求,并且能确保质量和供应的长期稳定;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国产化替代或技术突破,减少对特定供应商的依赖;公开招标,破除行业垄断,平等对待各类经营主体,主动邀请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杜绝设置不合理门槛。
“目前,国内采购原材料占比达到25%左右;相比之前从国外采购,成本降低了大概5%。”余蓉表示,接下来,公司将继续推进原材料采购本地化策略,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还计划导入新的产品,开拓新的销售市场(包括国内市场),争取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
智改数转赋能
在企业无源生产车间,只见偌大的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个个产品经传送带“专列”与机械臂的双重作用下,有序进入下一个工序,整个生产过程一气呵成。
“当前,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自动化程度达到60%以上,大部分的成品都是在自动化设备上生产。”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公司生产总监闵顺初坦言,智能化改造后,不仅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品质也得到显著提升,使企业品牌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近年来,南昌公司每年产能可达9000多万,整体产量及产值约为5000万欧元。
据介绍,去年5月,企业升级了VLPA—2生产线(输液器生产线)。闵顺初表示:“升级后,这条生产线极大地巩固了我们的成本优势,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在产能方面,过去这条生产线仅能生产7至8个品种的产品,如今已能生产12个品种,通过在同一自动化设备上覆盖更多产品型号,有效提升了产能。”此外,企业还为每台自动化设备配备了手工工序生产线,一旦自动化设备产能不足,可立即启动手工生产,确保市场供应不间断。
谈及自动化升级的原因,闵顺初指出,当前市场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而客户对产品性价比的要求日益提高,自动化升级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据悉,今年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公司还计划引进一条滴斗自动化生产线和泵适配器自动化生产线,其中泵适配器将与企业自主生产的泵配套使用。“下半年将全力保持上半年的增长态势,力争实现全年出口额增加25%左右。”闵顺初表示,随着智能化升级的持续推进,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公司将在出口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洪观新闻记者 万敏 实习生 杨舒畅/文 成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