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怎么吃才能减重?营养专家的3个建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3:30:00    

赵婷,硕士研究生,注册营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技师。擅长各类慢性疾病营养与膳食科普教育;老年人群的营养管理;参与罕见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等。中国营养学会慢病分会委员;江苏省老年学学会老年健康教育与促进专委会委员。主编《轻断食降体脂》《科学断奶+营养辅食》《宝宝四季调养食谱》。

说到控制体重和减肥,“管住嘴、迈开腿”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话。人们通过摄入食物获取热量和营养,当摄入热量持续低于消耗时,身体动用脂肪储备供能,体重下降;反之则储存为脂肪,导致体重增加。

所以,吃什么、怎么吃是体重管理的基础。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副主任技师赵婷已从事营养管理近20年,她表示,“控制体重绝不是单纯少吃或不吃,而要通过合理的吃,精准调控能量,优化代谢健康,从而达到科学减重、健康减重的目的。”

一多一少的讲究

人每天都会进食大量的食物,食物中的多余热量会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在脂肪细胞内,长期积累下来,很多人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肚子大了,脸也圆了。“人体每积累7700大卡热量盈余,身体就会增加1公斤脂肪,注意,这是脂肪的重量,而不是体重。”赵婷介绍:“所以想要减重或是控制体脂率的朋友,建议在饮食中注意‘一多一少’,多吃高营养密度、低热量密度的食物,少吃高热量密度、低营养密度的食物,在不影响自己正常所需营养的前提下,制造能量缺口,实现长期体重管理目标。”每日热量缺口建议控制在300-500大卡(相当于少吃一碗米饭+多走6000步),既能减重又避免代谢损伤。

赵婷建议,在控制体重的过程中,饮食质量重于单纯热量控制,要更多关注营养均衡。高营养密度、低热量密度的食物,主要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体积大、水分多,还能增加饱腹感,再如高蛋白的禽蛋类、鱼类、豆制品等。主食上可以选择低升糖指数且能提供持久能量的燕麦、红薯、藜麦、全谷物等,油脂方面可选择坚果、牛油果、橄榄油等。

同时,还要减少高热量但营养匮乏的食物,如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特别是减少蛋糕、甜点等精制主食的摄入。以近来颇为流行的黄油年糕为例,一块黄油年糕相当于大半碗米饭的热量,可以说是典型的“热量小炸弹”,建议高血糖、高血脂和减重人群不要多吃,或分次吃。

早中晚三餐的学问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等缘故,很多人的三餐节奏与规律被打乱,出现“早餐随便吃、中餐到处吃、晚餐随时吃”的情况。赵婷提醒,除了特殊情况,三餐最好能保持一定的规律。

早餐是身体新陈代谢的“点火器”,应注重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如鸡蛋+菠菜+荞麦面的组合比传统豆浆、油条更利于血糖稳定。午餐须兼顾能量与营养,建议“荤素搭配加粗粮”,如清蒸鲈鱼+蒜蓉西兰花+藜麦饭的组合。晚餐不宜过晚或过量,但需避免极端节食,推荐“轻食模式”,如豆腐蔬菜汤+半根玉米,睡前3小时结束进食。在三餐热量上,可按照早餐占全天热量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的比例大致分配,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一些调整。

在饮食行为上,赵婷建议采取慢食法则,每口咀嚼20次以上,延长进餐时间至20分钟,间接增强饱腹感,控制进食量。还可以用小号餐具(如直径18厘米的餐盘)减少无意识进食量。

对于烹饪方式,着重减少油盐,可尝试用蒸、煮、拌、烤等方式替代煎、炸。例如,用空气炸锅制作“无油薯条”,热量可以减少70%。调味方面用天然香料(如蒜蓉、柠檬汁等)减少高钠酱料的放入量,间接控制盐分摄入。

有些人吃饭一定要吃到有饱腹感,那么对这些人来说,可以尝试改变一下进餐顺序,采用先喝汤、随后吃蔬菜、而后吃肉、最后吃主食的顺序。“这样能提前产生饱腹感,从而控制主食量,同时保证每餐的营养。”赵婷介绍。“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手机软件记录三餐,自动分析热量摄入与营养缺口,不用记得非常详细,只要培养出记录习惯,就能促进自己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吃主食要不得

一些人在减重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方法,比如断食或完全不吃主食,赵婷认为:“极端低热量饮食会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下降、反弹风险增加,我们在门诊中,经常接触到因为极端减重导致脱发、免疫力下降、神经性厌食的患者,采用这种方法,体重掉了,但身体也垮了,减重是为了身体健康,不顾健康的减重是本末倒置,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

赵婷表示,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主食)是人体能量的来源,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比如,人体大脑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大脑每天要消耗120克葡萄糖,而葡萄糖只能来自主食。研究表明,如果缺乏葡萄糖,大脑的思考和记忆能力会受到影响。所以,早中晚三餐都要吃一些主食,不须戒断。碳水不是问题,过量精制碳水才是问题,如白米饭、蛋糕等快速升糖食物,易引发胰岛素波动,促进脂肪合成。低升糖指数+高纤维组合的主食组合,既能提供热量,还能延缓饥饿感。要将全天碳水分配到每餐,避免集中摄入,午餐吃半碗杂粮饭,晚餐用南瓜替代米饭。一些功能型碳水,如抗性淀粉(冷却的土豆等)可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改善代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碳水供能占比50%~65%,其中全谷物应占1/3以上。

对于不同群体的减重者,吃什么也有一定的差异。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质量和餐后血糖,可采用“蔬菜优先”进食顺序。青少年肥胖者需在保证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减重,增加钙(如低脂牛奶)和铁(如瘦肉)摄入。围绝经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易导致腹部肥胖,需增加大豆异黄酮(如豆浆)和力量训练,维持基础代谢。隐性肥胖人群,即BMI正常但体脂率过高者,需通过高蛋白饮食(如鸡胸肉、希腊酸奶)增肌减脂。

科学减重的本质是“生活方式重塑”,营养管理不仅是选择食物,更是培养可持续的健康习惯。赵婷强调,如果自行控制效果不佳,特别是一些因慢性病需要控制体重、血糖等的患者,可以到医院营养科减重门诊,进行详细评估,在医生及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当然,所有的减重行为都离不开自我的控制与管理,只有当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才能让自己更健康,更有活力。(沈伟)

(江苏省人民医院减肥专病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四上午;地点:营养科)

校对 潘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