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以来,陕西省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在一、二季度的接力中跑出加速度,交出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
两批次超1181个重点项目、超5000亿元投资密集落地,在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中,一幅以项目破题、以创新驱动的经济跃迁图景清晰展开。
陕西省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现场。图源: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视新闻
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进
一季度,势头强劲。陕西以616个省级重点项目打响全年经济增长“发令枪”。55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95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8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以350个、总投资1962.4亿元的规模领跑,占比超六成,凸显“制造业强省”底色;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分别聚焦交通能源“硬支撑”与公共服务补短板,形成“三轮驱动”格局。
二季度,更显韧性。631个项目总投资21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19亿元。尽管总投资规模环比下降,但年度投资额逆势增长9.7%,项目数量增幅达14.7%。不仅反映了陕西重点项目建设的持续加速,也彰显了项目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显著成效。
关中引领与陕南崛起共兴
一季度,多点协同。西安先进制造业、宝鸡工业升级、咸阳基础设施、铜川新能源、渭南重点工程、延安投资计划等差异化推进,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形成“创新引领、能源支撑、生态协同”的立体格局。
二季度,区域倾斜。4月18日,开工活动落地安康,总投资280亿元的63个重点项目集中启动,释放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强烈信号。
其中,三大标志性项目尤为亮眼。西北首个涵盖织袜机研发制造、智能织造、仓储物流的智能袜业全产业链基地落地汉滨区,预计年产高端袜子6000万双;“无水港”多式联运枢纽,突破秦巴山地制约,构建“公铁水空”立体物流网,辐射6省75县;汉阴高端纱线智造项目,省内首条包芯纱线生产线试产,推动传统纺织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安康汉滨区智能化袜业制造产业链项目生产线。新华社记者王泽昊 摄
传统夯基与创新智造双驱
一季度,强基加固。重点项目主要聚焦传统优势,西安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扩容,宝鸡工业技改、咸阳交通网升级、铜川光伏电站等项目夯实基础领域。
二季度,创新突围。在智能制造领域,安康智能袜机实现从“一根线到一双袜”全流程自动化,成本降低40%,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开放平台建设上,安康“无水港”推行“内陆报关、沿海通关”模式,企业物流成本直降30%;在绿色转型方面,汉阴高端纱线项目引入“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系统,碳排放较传统工艺减少25%,并与当地毛绒玩具、鞋袜产业形成循环经济链。
面对未来,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温志刚表示,下一步将抢抓二季度施工的黄金期,紧盯关键节点,强化项目偏离度管理,狠抓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为全省经济“双过半”提供坚实支撑。可以预见,在重点项目的持续带动下,陕西经济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