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14日讯“爷爷,我们是学造船的,要像红船一样,载着革命精神继续远航!”在沂南县天河医养中心,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学生郭津硕紧握着98岁抗战老兵朱有芹的手,话语里满是青春的赤诚。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该校“深蓝薪火——红船映沂蒙 薪蓝筑初心”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生动缩影。
8月6日起,由8名学子组成的“深蓝薪火”实践队走进革命老区沂南,开启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他们紧扣专业特色,将“红船精神”与“沂蒙精神”深度融合,以“五个一”工程(一次暖心慰问、一场红歌传唱、一堂红色微课、一份口述历史、一项长期帮扶)为载体,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实践育人路径。
在天河医养中心的“代际对话”中,岁月的故事与青春的热忱碰撞出动人火花。93岁的老红嫂李淑元听到队员们唱起《歌唱祖国》,不禁跟着哼唱,眼角泛起泪光:“这些歌让我想起之前的日子,年轻人唱起来,我这精神头又足了!”队员们围坐老人身边,细心收集10位革命前辈的口述历史,计划编撰成《沂蒙薪火》纪念册,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这不是伤痕,是勋章!”当朱有芹老人展示战斗伤疤时,这句铿锵话语深深震撼了在场的船舶专业学子。实践队由此创新推出“红船讲堂”,将专业实践与红色教育相结合——队员们亲手制作红船模型,在拼接木板的过程中讲述红船故事,让“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融入专业学习的脉络。
“造好船,更要传承好红船精神。”队长王艺蓒介绍,学院已与天河医养中心签订共建协议,未来将定期开展“五个一”志愿服务,并筹建“红船精神研学基地”,让短期实践沉淀为长效育人机制。
“在服务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指导老师苗露感慨,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更明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目前,实践队正筹备“红船精神进校园”巡回宣讲,让沂蒙大地的红色火种,随青春航船驶向更广阔的天地。(通讯员 王艺軒)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27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