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惠济区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围绕“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重点,开展了以“模拟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为主题的微课展示活动。
王银平老师执教一年级《月亮》一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月相变化并用视频记录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究,课堂充满童趣与启发性。她鼓励学生动笔画月相,从直观感知入手,激发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与热爱。
李颖老师执教四年级《月有阴晴圆缺》,借助手机幻灯片和MoonPhase虚拟软件构建“虚拟月亮观测站”,将抽象的月相知识可视化。结合手绘月相与闯关任务,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提升课堂参与度和探究深度。
陈燕老师执教五年级《四季的变化》,巧妙利用地球仪加小木棒的日影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成因之间的关系。通过生动的模拟演示,使原本抽象的天文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易于掌握。
刘安治老师讲授五年级《谁先看到日出》,通过对比上海与拉萨的地理位置差异,辅以清晰的板书作图,直观展示地球自转带来的日出时间差和星体东升西落现象。课堂紧凑高效,逻辑严谨,展现了良好的教学节奏把控能力。
吴俊峰老师同样执教《谁先看到日出》,选取拉萨与郑州作为情境切入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他通过搭建分层递进的模拟实验脚手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深化对地球自转规律的理解,体现了科学思维训练与动手实践的融合。
侯洁老师带来五年级《火山喷发》一课,语言精炼、逻辑清晰,注重对学生多元表现的评价反馈。在模拟实验中,她熟练操作器材,带领学生直观感受火山喷发过程,课堂结构完整,板书工整,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与表达能力。
教导处刘静主任在总结点评中充分肯定了科学组教师钻研教材、深耕课堂的精神,同时指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节奏控制与适度留白,保持对课堂的高度投入;要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
本次“微课教学”展示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科学组教师深入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一次有力实践。他们将继续以新课标为引领,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科学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