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鱼眼·探问丨高分弃“清北”遭老师怒斥:高分生理性择校为何反刺痛老师神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9:55:00    

7月5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名教师在得知班级三名高分考生放弃清华北大,而选择“专业优先”,在一个名为“清北团队合作群”的微信聊天群中斥责三名学生“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将我们所有的感情都化整为零”,愤而表示将解散该聊天群。

瑞昌市第一中学回应

事件经网络发酵后引发广泛关注。7月7日,涉事的瑞昌市第一中学发布情况说明,表示漆老师已作深刻检讨并道歉,充分认识到个人行为的不当。学校将要求老师强化考试招生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尊重学生意愿。

然而,在互联网上,关于此事的讨论并未平息——有观点认为,清北录取率已成为衡量名校与名师的核心指标,甚至与学校的资源投入、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这也是当事教师得知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而情绪失控的根本原因。

源起:学生志愿填报引发老师情绪失控

网络流传的截图显示,该老师在群内表示三名高分学生不听学校、老师、家长劝告,填报热门专业,无视“学校以100万的付出、老师倾情陪伴、一中人满怀的期待”,并认为学生举动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职、职业教育的失败”。

网传信息截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名据称是该校今年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向红星新闻证实,网传群聊内容基本属实,22209班即该校的志远班,类似于尖子生培优班,发言老师则是该班级的班主任。

对于志愿填报争议引发老师的情绪失控和不当言论,这名学生表示:“过去也有,只是学校会尽力劝学生报考清北,不会强制。过去志远班基本是能上清北的都去了,只是今年学生放弃了,老师有些失望。”

中部某省一位高三年级英语老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班主任动员优秀学生填报清华北大的情况,在不少学校都普遍存在,“多数以劝说为主,不会强制。这几年也有一些过了清北线的考生,最后选择其他高校的热门专业。”

有网络评论猜测,三名高分考生放弃清北而选择其他高校,可能导致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收入减少。对此,这位老师表示,不少高中都设有“清北班”“培优班”,“学校会给班级设定冲击清华北大的任务指标,达成任务会有奖金,超额完成会有额外的奖励,如果没完成任务,可能收入会减少。每间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具体金额也是保密的。”

争议:学生的“觉醒”与学校的“固守”

华南地区一所知名高中的高三班主任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近日他也就志愿填报与考生和家长进行交流,但更多的是为考生提供参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清北之外的其他高校,逻辑并不复杂:“现在学生和家长接收信息的渠道比过去广泛,学生对未来专业的认知也更加清晰。特别是一些略高于清华北大录取线的考生,他们放弃中国顶尖学府的光环,转投其他知名学府的王牌专业,是一种务实的择校观。”

这位班主任表示,相较于传统“名校优先”思维,现在不少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会按照“专业>城市>学校”的顺序,更看重专业与职业规划的契合度,优先考虑个人发展与专业前景,相比较清北一些“冷门专业”所面临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现实困境,热门专业是“更稳妥”的人生投资。

在互联网上,也有不少网友支持三位放弃清北的考生,认为现在的考生成长于信息开放时代,比以往的考生更易形成独立判断力,“拒清北冷门而择‘华五’热门赛道,绝非任性,恰是对自身发展负责的表现。”

考生择校观念发生转变的同时,学校和教师对清北的追逐却没有松懈。

一位县级高中的校长向羊城晚报记者坦言,他所在学校曾连续多年没有一名考生考入清北,几任校长和教育局长都面临较大的精神压力:“隔壁县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北,我们县去市区读书的孩子也有考上清北的,全县几十万群众对我们有期待、更有质疑。” 前述英语老师表示,她所在的城市有多所省内知名高中,高中之间的竞争从中考阶段就开始了,“生源质量对高考成绩至关重要,有些高中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优秀的初中生入读,比如提供单人宿舍,甚至还有学校为高分考生父母安排工作。还有一些学校,通过签约高分复读生,让他们冲击清北,从而提升学校影响力。”

追问:单一评价体系应如何转变?

有观点认为,教师角色定位应是“参谋”而非“主宰”,教师应基于经验分析各校专业优劣、提供行业趋势判断,帮助学生明晰不同选择的长远影响,然而,当建议升级为“必须报考清北”的命令,甚至站在道德制高点向考生施压,便逾越了教育者的职责边界。

“唯清北论”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一方面,清北录取人数直接关乎教师评优评先、绩效奖励,可能会导致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被功利化的目标所置换;另一方面,“清北录取人数”成为衡量高中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导致高中的教育资源过度倾斜“清北苗子”,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均衡。

对于如何打破“清北神话”,有网友认为,如同整治“高考状元”宣传一样,此前教育部门屏蔽顶尖考生排名、禁炒“状元”的做法,已证明政策干预的有效性。因此,可以通过禁止各校宣传清北录取人数等方式,以行政手段淡化清北崇拜。

还有网络观点认为,应当构建多元包容的评价体系,教育不是制造标准化产品,“名校光环”应让位于考生的自主选择,理想的志愿填报应是多方智慧的理性碰撞,学生倾听师长经验而不盲从,教师提供建议而不越界,学校搭建平台而不操纵。

张雪峰微博截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峰学蔚来创始人、网络知名报考指导老师张雪峰在个人微博账号表示,建议头部高中以后不要以考清北为奖金指标,不以上了多少211、985为指标,而是以分数和位次为指标,“全省前100奖多少,全省前1000奖多少”,“这样老师们都会想办法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实现理想”。

文丨记者 张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