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将于5月1日施行。南都记者从《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条例》对目录管理和办事指南作了全链条规定,对政务服务事项怎么管、政务服务事项哪里办、政务服务事项谁来办、政务服务怎么优化、政府对外服务承诺怎么落实等作了具体规范,提出了刚性要求。
哪里办?
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
“一门一窗办理”
政务服务事项繁多,市民应该去哪里办理?对此,《条例》明确了政务服务的办理渠道和途径,例如明确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要求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除因场地限制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并经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同意外,均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原则规定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
明确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规定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中心应当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反馈办理结果。
同时规范线上线下融合办理。要求提供政务服务的相关单位按照办事指南要求全流程网办。基本目录和办事指南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同源公布、同步更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此外,《条例》还规定加强人员管理,要求派驻人员应当熟悉业务、经验丰富、胜任其职,接受同级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和派出单位的双重管理。
如何便民?
24小时线上预约
提供周末节假日错时应急服务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蒋晋介绍,《条例》凸显人性化和“人情味”,着力解决“高峰时段等候时间长”“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时间没处办事”和“急事、特事无法办”的困扰,确保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根据《条例》,市民的办理时间将进一步缩减。政务服务场所即时提供排队办理进度情况,供申请人查看、预判。明确当办理事项超过合理时间或者排队人数过多时,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督促改进。同时,规定推进适老化和适残化改造等无障碍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
《条例》还要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提供24小时线上预约服务,同时保留政务服务场所现场取号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提供工作日延时服务;规定相关单位通过周末、节假日错时服务等方式提供急事急办服务渠道,并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
《条例》提出集成办、跨域办、限时办。要求编制关联事项清单,制定公布集成办的操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梳理和公布全市通办、跨域通办事项清单,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实现全市通办、跨域通办、跨境通办;要求限时办结,明确受理单位一次性告知等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提出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未能一次性告知、不接收申请材料或者未按时办结的情形,申请人可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诉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当受理、转办、督办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如何利企?
精简申报材料
优惠政策一次申报
着眼企业,《条例》提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规范惠企利民政策服务。要求集中公布惠企利民政策,提供查询、咨询以及主动精准推送等服务。
《条例》将政策兑现事项纳入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办理,主动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主体,实现部分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编制政策兑现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明确政策兑现的条件、程序和时限,精简申报材料,实现优惠政策一次申报。
“这些举措将系统性提升流程办理的效率问题,也将增强企业在穗发展的信心。”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岭南产业研究院院长林欣表示,《条例》将开办企业涉及的工商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流程将整合为“一窗出证”,而且明确办结时限不超过单个事项最长时限,可大幅压缩审批时间。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