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核心引领+多元参与”的运营机制
■基于差异需求,进行分层培养、精准滴灌
■始终坚守初心,坚持社会服务“零门槛”
作为一名拥有30年工作经验的心理教师,我深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在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后,我不断提升自己,先后取得了育婴师证、传统文化师资证书、催眠师证、家庭治疗师证等多项专业证书,力求从更专业的视角帮助学生。
但是,我一个人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基于心育师资不足、家长重视不够等突出问题,2011年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成立了淮北市张晓燕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今天的14个人,我们工作室从最初的“星星之火”渐渐有了“燎原之势”,一步步成长为推动本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机制营建打造高效生态链
我们工作室采用了“核心引领+多元参与”的运营机制:核心层由我领衔,联合学科专家与骨干教师进行战略规划、资源整合与专业指导。其中,我负责精准把握工作室的发展方向,牵头策划市级心理教育项目;学科专家们引入高校前沿理论,确保我们的服务具有科学性;骨干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磨课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将实践智慧转化为可复制的经验。工作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格局。
在资源整合上,我们打通了“高校—机构—本土”资源链:与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淮北市心理卫生协会等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涵盖家庭治疗、危机干预等领域培训;线上搭建“心育云库”,汇聚100多节精品课例、50多个典型案例、30多篇学术论文,方便成员检索学习;线下鼓励成员共享原创课件、活动方案,营造“人人是资源、资源为人人”的教育生态链。
为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考核内容包括参与工作室活动的次数与表现、教学业绩提升情况、课题研究成果、资源分享贡献度等指标。定期考核,并通过颁发荣誉证书、推荐参加高级别培训与学术活动、优先参与工作室重点项目等对优秀成员进行表彰奖励。对未达到考核要求的成员,我会与他们谈心谈话,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工作室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多元培养淬炼专业底色
基于差异需求,我们进行分层培养、精准滴灌。工作室成员教龄分布范围广,为此我们实施“三阶段培养计划”:教龄小于3年的新手教师,我们为其配备资深导师,通过“观摩—模仿—实践”三步法帮助他们入门;针对教龄在3—8年的熟手教师,聚焦校园欺凌干预、考前焦虑疏导等痛点问题开展工作坊研修,鼓励他们参与市级课题;针对教龄8年以上的骨干教师,着重培养他们的引领能力,使其领衔区域教研项目。
实践赋能是工作室培养人的重要方式。工作室每月开展一次教师培训,成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市级公开课、至少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校级公开课、3次送教下乡活动,每周开展两次团体辅导。除了上好课,成员还需承担本校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工作。工作室每年约有200多例热线咨询,尤其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我们会积极联系公安、消防、精卫中心等相关部门,尽一切可能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常有家长打来感谢电话,这让成员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科研方面,我们坚持“问题即课题”。近3年,我们立项了10项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成果转化显著: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心理健康教育专著,研发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系列微课。我带头攻关“积极心理学在农村小学的应用”课题,相关论文获得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志愿服务彰显教育担当
除了专业能力提升,我们工作室还热心志愿服务。
在送教下乡方面,我们的足迹遍及30余所乡村小学。每次送教下乡前,我都会提前调研留守儿童占比、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等情况,定制抗逆力培养、隔代教育指导等主题课程。如在濉溪县蒙村小学给20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团体辅导。我们的送教形式多样,骨干教师示范授课100余节,培训乡村教师1000余人次,推动乡村学校心理健康开课率提升至70%。我们还与20多所乡村小学结对,定期回访评估,相关经验得到了淮北市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推广。
在无偿咨询方面,我们每天放学后开放咨询室,打造“全天候心育港湾”,成员牺牲午休、周末时间,让校园咨询“不打烊”。近3年,我们累计接待个案1600余人次,见证了“耐心倾听+家校协同”的神奇力量;我们坚持社会服务“零门槛”,让每个心灵都能无负担地寻求帮助。工作室年均开展公益讲座40余场,惠及家长万余人,成为市民口中的“心灵120”。
在创新载体方面,工作室2024年联合淮北市传媒中心打造了“晓燕老师工作室”“听话好爸妈”视频账号,推出《青春期孩子的情绪问题该怎么破》《家长越示弱孩子成长越快》等短视频190多期。我们还组织了线上读书会,300余名成员通过共读形成了“自助—互助—助人”成长闭环。
(作者系安徽省淮北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淮北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研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2日 第03版
作者: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