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逻辑与规律,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着力点。
河北传统产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比重较大,既是经济“压舱石”,也是转型“主战场”。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能降本增效,还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我们要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趋势,坚持数字赋能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以数字技术重塑生产范式,以绿色技术夯实发展底色,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坚持数智改造,是增强传统产业活力、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要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行动,大力培育数据市场,催生更多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一链一策”数字化提档升级,积极发展“平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创新模式,加快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生产。扎实推进传统产业重点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企业设备上云,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软硬件一体化改造。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积极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十百千万”工程,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链式数字化转型。
加快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是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要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进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遴选发布先进适用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动传统产业全面实施新一轮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积极促进更多传统产业企业成为环保“优等生”,并向“低碳领跑者”跃升,以绿色升级塑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健全绿色工厂动态调整和梯度培育机制,开展省级绿色工厂分级评价和“企业绿码”试点,通过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能源低碳化、废物资源化,系统推进传统产业节能降耗、低碳高效发展。
积极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
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落地转化的有效途径。要持续以创新应用场景开放为抓手,贯通“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循环路径,促进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在传统产业创新应用场景中验证应用。围绕传统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平台,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投资基金+应用场景”创新生态。聚焦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度挖掘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应用场景,深化场景示范牵引,为科技成果推广提供更多机会。在传统产业领域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应用场景。探索“共投、共研、共担、共赢”创新机制,打造跨领域集成创新场景,不断拓展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空间。
全面深化京津冀产业协作
产业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要立足河北省产业基础,推动京津研发资源与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效对接。进一步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完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推进京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完善京津冀产业链合作共建机制,建立重点产业链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生态。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合作,聚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技术、绿色技术联合攻关,加快钢铁、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积极融入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通过联合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实训等方式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强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人才支撑。
(洪 帅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