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想到开学就emo……”中医专家送来“收心大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13:08:00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 你的暑假余额已不足!”

转眼间

八月接近尾声

要进入开学倒计时了

开学前夕

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了

一大批emo的孩子

纷纷表示睡不好、吃不香

开学季将至

青少年如何调节睡眠、饮食?

如何收拾好心情迎接新学期?

青春期是成长发育的黄金期,也是情绪管理的关键窗口。第65期《国医大讲堂》,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李艳从一个个真实故事出发,结合睡眠、饮食、呼吸、运动和心理五大方面,解读青春期EMO背后的健康密码,分享化解烦恼的中医妙方。

好好睡觉很重要

从生理学来看,完整睡眠周期约为90分钟,人体通常需要4~6个周期才能获得充分休息。实际睡眠需求可能随着季节变化,春夏适当缩短至6~7小时,秋季以7~8小时为宜,冬季则需要延长至8~9小时。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睡眠保持身心健康。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建议,6~12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保持9~12小时,13~18岁青少年则需要8~10小时。

除了保障睡眠时长,保持健康的昼夜节律也至关重要。夜间10点至凌晨2点被称作黄金睡眠时段,此时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不仅能通过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加速蛋白质合成,为身体发育提供关键支持,还能高效修复肝肾等器官功能,缓解日间积累的疲劳。

此外,缺钙可能导致深睡眠的不足或缺失,建议青少年每日上午接受1~2小时连续光照,配合适度的户外运动,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

吃出好心情

合理饮食对情绪调节具有关键作用,日常饮食应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控制进食量,保持六七分饱,警惕情绪性进食现象。部分青少年会通过进食缓解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这种非生理性饥饿驱动的进食行为,实质是用食物“喂养”情绪,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要注意营养结构均衡。建议每日碳水化合物占进食总量的60%~70%,蛋白质占15%~20%,在生长发育期也不宜超过30%。

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学习压力大,经常安排补品,殊不知,进补不当反而会影响心身健康。如过量进补温燥的保健品易致体内积热,过量食用性味寒凉的食品会导致胃肠不适、湿疹等,这些都可能伴发焦虑、抑郁、失眠等表现。

最后是丰富食物品类。中医强调“五谷为养”,小米、糙米等五谷杂粮是重要的能量来源,可为大脑神经细胞提供能量供给;鱼类和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能调节神经递质和炎症反应,降低失眠、焦虑与抑郁的风险。

多吃时令食物也会让情绪更稳定。例如,岭南地区夏季可适当食用荔枝,担心上火可将荔枝皮洗净后煮水饮用。此外,深色蔬果如茄子、黑枸杞、蓝莓等具有滋阴养气功效,也能有效缓解压力。

学会深慢呼吸

呼吸为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氧气,也是反映身体状况的晴雨表——愤怒或惊恐时,呼吸变得急促;忧伤时则会变得浅慢。不正确的呼吸方式会导致摄氧量减少,引发大脑缺氧、心率加快,更容易感到疲惫和失眠。

中医理论认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大脑运作需要充足的气血支持,气浮于上会引起情绪烦躁、焦虑和睡眠障碍。特别是学生长时间伏案学习,胸腹部无法舒展,气血在中焦淤堵,容易造成气机升降失常,阴阳失调,进而引发各种身心问题。因此,有意识地进行呼吸训练,通过控制吸气和呼气过程来激活体内能量,能够有效放松身体、缓解情绪并促进睡眠。

具体做法是呼吸时尽量扩张胸廓幅度,闭上眼睛后依然保持视线向前。过程中出现打哈欠、流眼泪等均属正常反应。建议睡前进行15~30分钟的呼吸训练。

此外,如果孩子肥胖,家长应特别关注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问题。伴有鼻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青少年也容易出现夜间缺氧状况,导致次日头晕目眩、身体沉重乏力、缺乏运动意愿,并伴随较高的焦虑水平。

运动是天然良药

运动是缓解抑郁和焦虑的天然良药,但需顺应自然规律把握运动时机。人体精气神在夜间趋于收敛和闭藏,此时运动会扰动体内阳气,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浅薄多梦,因此建议在日出之后再进行。

同时需量力而行,可结合自身爱好、习惯、年龄、性别、体质、体力和客观环境条件,选择1~2项适合的体育活动。无论是增强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提升肌力的抗阻训练,还是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等注重身心协调的传统锻炼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均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情绪稳定。

中医妙法管理情绪

推拿特定穴位能有效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舒缓情志。日常居家保健认准三个位置:经常按摩百会穴有助于提升阳气、安神定志;出现悲伤哭泣、焦虑不安、心慌意乱、紧张恐惧等情况时,可重点按揉内关穴;对于心气不足、全身乏力、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人群,经常点按神门穴有显著调理作用。

记者 |陈湘婷 编辑 |程橙伍月汀责编 | 苏海宁审核发布 | 李楠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